导航菜单
找到工作了吗?
这可能是大学生们在毕业季最常问和最常被问的问题。
在这个问题上,有人欢喜有人忧,法科生可能尤为明显。
据麦可思研究院发布的《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》,法学专业已经连续三届被亮红牌(红牌专业指失业率较高,就业率、薪资和就业满意度综合较低的专业)。
就业状况不理想,这与法律职业特点、法科生个人素质都有关系,但关键还在人才输出(法学院校)和输入(用人单位)两个端口能否形成合力。
作为法科生输出和输入两大重要端口,华侨大学法学院和福建远大联盟律师事务所,来了一次直面灵魂的交流。
2019年6月20日下午,华侨大学法学院许少波院长、刘超副院长、谢达梅老师、黄洁萍老师率领26名研究生到福建远大联盟律师事务所进行访问交流。
贰
华大法学院师生先是参观了远大所办公场所,感受律师们忙碌而紧张的工作氛围,继而观看了远大所二十周年纪念宣传片,了解了远大所的历史、文化和发展。
之后,远大所律师和华大法学院师生举行了一场零距离交流的座谈会。
座谈会上,远大所邹亿主任对华大法学院师生来访表示热烈欢迎,充分肯定了双方合作三年的成果和友谊,感谢华大法学院为远大所输送不少优秀人才,希望双方可以进一步发挥优势,深入合作交流。
华大法学院许少波院长对远大所热情接待表示感谢,并对远大所的成就和发展表示祝贺,对远大所律师提出的“律师是一个职业,更是一门事业”的理念表达高度赞许。
接着,远大所高级合伙人陈继东律师做了关于“法律服务产品化思维”的主题分享。
陈继东律师以其在非诉领域多年的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,分析了法律服务市场的产品化趋势,指出法律服务竞争非常激烈却是一片蓝海市场,鼓励莘莘学子和青年律师“弯道超车”,加入法律服务创新队伍。
华大法学院的刘超副院长对此进行了点评:
陈继东律师的主题分享,深化并拓宽了法律服务专业市场,具有高度的创新性和实用性,为学子们未来择业提供新的视角和更多可能,希望双方以产研合作为基础,进一步深入和扩大交流。
叁
华大法学院研究生们听了陈继东律师的主题分享后,更加激起了对律师职业的兴趣,纷纷向在场的远大所律师提问。
马琳琳同学表达了对未来就业形势的担忧,并询问律所在招聘人才时会优先考虑何种因素。
邹亿主任用远大所选人、用人的实际情况告诉学子们,从事律师职业,除必备的专业修养外,还应兼具“求知、谦虚、勤奋”等品行。我们固然看重专业,但品行总在技术之前。这也是远大所得以稳固发展、文化得以传承的根基。
黎俊杰同学针对自身情况,表达了对跨专业攻读法学的职业前景的困惑。
远大所的张志龙律师、颜云青律师和梁旭铭律师分别从各自的执业经历和专业发展出发,希望学子们根据自身职业理想,向一专多能方向发展,以法学为根基、发挥跨专业优势,在律师职业大有作为。
最后,华大法学院许少波院长表示,远大律师的经验值得学子借鉴,并指出:成功的路从来都宽敞的,关键看我们能否走到最后。
肆
其实,远大所律师和华大法学院师生们讲的是同一个道理:
蓝海市场和红海市场是相对的。比如,律师传统诉讼业务总体是竞争激烈、空间较小的红海市场。但诉讼业务在细分、优化及专业强化后也可以打造出前景广阔的蓝海市场。
又如,法科生就业,从就业率和竞争程度看,有限的法律职业是红海市场,但法科生也可以通过夯实专业基础、提高自身素质成为法律职业的亟需人才,对其而言,各种法律职业就是蓝海市场。是被动地接受职业选择(我们选择了职业),还是根据职业理想主动出击、完善自我,让职业主动选择符合职业要求的我们(职业选择了我们),取决于我们面对蓝海或红海的视角以及我们对理想的选择及坚持。
为了让学子们的职业选择更加从容和自信,实现人才输出和输入两大端口无缝连接,华大法学院师生与远大所律师在本次访问交流中定下今后合作的2.0版本:丰富交流形式,提升共通内容,开展党建共建。
据此,双方的产研合作及人才交流将进一步丰富、优化和升级。潮平两岸阔,风正一帆悬。有一片宽广的蓝海市场正等待我们去共同探索及开拓!